近日,網(wǎng)紅攝影師鹿道森自殺一事上了熱搜,隨之被曝光的還有鹿道森自殺前的遺書,顯示他小時候留守兒童,聽話乖巧懂事有禮貌,卻遭遇校園霸凌。也有人認為或許校園霸凌才是他抑郁癥的原因,一時間,校園霸凌話題引發(fā)網(wǎng)友唏噓。
父母都希望看到自己孩子能夠與小伙伴開心的玩耍,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與人相處的樂趣,身心健康發(fā)展也能得到提升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合群,有些家長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的孩子經(jīng)常離群索居,甚至總是成為其他孩子孤立和欺負的對象,當出現(xiàn)這些情形的時候,家長可能又該如何是好?
有哪些特質的孩子容易被受欺負?
1、膽小怕事的孩子
這些孩子本身膽小怕事,一旦被欺負,經(jīng)常逆來順受,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反抗。還有就是礙于面子,也不愿意向老師和家長反映,這樣就助長了其他孩子的囂張氣焰,習慣性地被其他孩子欺負。
2、身體瘦弱的孩子
恃強凌弱是許多熊孩子的本性,孩子相對弱小,就很容易成為別人的欺負對象。對于孩子而言,相對瘦弱的身體,即使反抗過,也會遭受進一步的欺凌,所以,只能隱忍。
3、被過度保護的孩子
很多父母喜歡幫孩子解決任何問題,對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,孩子一旦遇到難題,根本不去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,所以,父母一旦不在身邊,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置人際關系,容易成為其他孩子攻擊的對象。
4、性格孤僻的孩子
性格孤僻的孩子,不喜歡與人交往,很少有人喜歡和他交朋友,對于不是朋友的小伙伴來說,無疑是欺負的最好對象。
一些錯誤的反擊行為
1、以暴制暴
面對孩子被欺負的情況,一些家長主張采取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方式,別人怎么罵你你就怎么罵回去,別人怎么打你你就原樣打回去。
這樣的處置方式,只能激化孩子們之間的矛盾,而且沒有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置爭執(zhí)和矛盾的方法,而且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世界觀,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。
2、逃避隱忍
當孩子被欺負后,向家長告狀,有些家長總是采取息事寧人的態(tài)度,覺得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,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。
有些家長告知孩子,不就是被欺負一下嗎,你有沒有少了什么東西?;蛘吒嬖V孩子,我們不要和罵人打人的小朋友玩,以后離他遠一點。但是,小朋友之間發(fā)生矛盾是經(jīng)常性的事情,只要發(fā)生矛盾就絕交,那孩子哪里還能有朋友。
3、責難對方家長
向老師和家長告狀,這是許多孩子受到欺負后的第一反應,家長知曉孩子被欺負后,由于心疼自己孩子,馬上找到老師,要求處置同學,或者找到對方家長,數(shù)落對方孩子的種種不是,要求對方好好教育之類。
殊不知,孩子由于缺乏成熟處置事情的能力,有些矛盾屬于正常,動輒找老師和家長,會讓對方家長下不了臺。更關鍵的是,對于自己家孩子如何應對這種情況,并沒有幫助。
遇到欺負,孩子能做什么?
1、勇敢說不
熊孩子大都屬于欺軟怕硬性,你越是表現(xiàn)出懦弱,越能激發(fā)起他們欺負的欲望。所以,家長應該培養(yǎng)孩子勇敢說不、嚴詞拒絕的能力,在遇到欺負的時候,首先不要退縮,挺直腰桿告訴對方,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。
其實,對于許多熊孩子而言,他們也知道欺負他人是不道德的行為,只是沒有被制止,他們不會及時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同時要告訴孩子,如果認為當前的環(huán)境不安全,一定要選擇繞開而不是心存僥幸甚至湊熱鬧地去看,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。
2、尋求幫助
很多欺負事件的發(fā)生,其實并沒有什么原則性的問題,只是一些小摩擦或者是好奇心使然。只要有人出面制止,欺負事件自然就會終止。
所以,一定要告知孩子,如果被欺負了,一定要告知老師和家長。當然,當家長知曉后,并不是需要馬上幫孩子出頭,去找對方孩子或者家長理論。而是通過一些合適的方法,盡量避免甚至杜絕欺負事件的再次發(fā)生。
3、廣交朋友
孤單的孩子,總是容易成為其他人攻擊的目標,因為勢單力薄,而如果孩子能夠結交到一些朋友,能夠經(jīng)常在一起玩耍,在旁人看來,輕易地去挑戰(zhàn)一個群體,絕不是一個好主意,所以,孩子被欺負的概率就會變得相當小。所以,鼓勵孩子多交幾個朋友,可以讓他不再受欺負。
4、強壯起來
讓孩子放下書本、放下電視、放下手機,去跑步、去打球、去游泳,一個強壯的身體,不僅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,而且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。
當一個孩子在集體中,總是充滿著活力,表現(xiàn)出優(yōu)異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時,無形中會傳遞給其他孩子這樣一個信息:我是一個強壯的孩子,我可以應對各種困難。身材瘦小可能屬于先天遺傳,但是運動能力的展示,完全可以震懾那些潛在的欺負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