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吼叫”是扎進孩子心里的一根針,非但解決不了問題,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。當你下次忍不住要吼孩子的時候,請靜下心來看看這篇文章,相信一定能幫到你!
風在吼,娃在哭,老母親在咆哮......
我們總說孩子是個小炸彈,輕輕一點,就能原地爆炸,老母親又何嘗不是呢?工作壓力、夫妻關(guān)系、現(xiàn)實焦慮、童年經(jīng)歷都會造成老母親情緒激烈,習慣用大吼大叫來解決問題:有沒有覺得老母親才是一顆定時炸彈,而且還是一點就爆的那種!“她還是個孩子,為什么不好好說呢,非要去吼他!”
“我發(fā)誓要做個好媽媽,一定不吼叫了?!?/strong>
可“慘案”還是會如期進行,當吼叫成為日常,孩子必定不會像剛開始那樣怕你,任你吼的再大聲,他們也只會充耳不聞,而你只能繼續(xù)加碼升級!就這樣陷入了吼叫—自責—吼叫—自責的惡性循環(huán)中了......有一個媽媽在朋友圈分享說“剛剛吼完孩子,真的很后悔,心疼兒子成為了我情緒不穩(wěn)定的犧牲品?!?/span>引起了大家的同感。多少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的出氣筒啊。其實,很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本身更可怕。比如一個孩子剛剛學說話,口齒不清,一著急就結(jié)巴。兒子有時候急著跟我說一件事的時候,就會急得說不清,我會聽著,告訴他慢慢來,一句話允許他說幾遍。慢慢地,他不再說話打結(jié),表達越來越流暢。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說不清,心里很著急,這個孩子今后讀書怎么辦?會不會變成一個結(jié)巴?怎么辦?被焦慮控制之后,父母就會嚴厲而急切地關(guān)注這個問題,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導,第二遍還老樣子。直接就劈頭蓋臉地罵過去,結(jié)果孩子越說越結(jié)巴。本身一個不嚴重的問題,被父母焦慮的情緒影響著,變成了真正的問題。我們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,而忽視孩子的感受,這是很多父母及教師的一個弊病。父母打著愛的名義,用父母的權(quán)威,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。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執(zhí)地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,就去威脅吼叫。因為你在吼叫的時候,孩子的內(nèi)心是被封閉的,因為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。有的孩子會用手捂住耳朵躲避,有的孩子用哭來保護自己。因為你吼叫造成的傷害太大。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,內(nèi)心充滿恐懼,甚至會瑟瑟發(fā)抖,他們靠著天馬行空的神游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(xiàn)實世界。父母一兩次的傷害,孩子會把傷口修補好,因為只要改了就還是我的好父母,不過還是會留下滿身傷痕!如果時間久了,吼叫成為教養(yǎng)習慣了,那父母就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傷害了。孩子總是愿意原諒“暴力父母”的過錯,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,不是不愛我。孩子永遠善良地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理解父母,而我們呢,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?在為人父母的路上,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沒有?因為我自己也曾對著孩子發(fā)過火,看到孩子嚇怕的樣子,非常的后悔。
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現(xiàn)象,叫“超限效應(yīng)”: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、過強、時間過長時,內(nèi)心就會滋生不耐煩、逆反的情緒。用一句俗語概括一下,就是: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。當我們第一次大聲斥責孩子的時候,孩子確實很害怕,會表現(xiàn)得很老實、很聽話。可是大聲訓斥的次數(shù)多了之后,孩子就會習慣這些大強度的“刺激”,看似在聽你吼,其實注意力早已經(jīng)游離到別處去了,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。時間一久,孩子發(fā)現(xiàn)你除了吼,并不能拿他怎么樣,于是就大膽起來,敢跟你頂嘴對著干。當一個人感到強烈的恐懼、感到受威脅時,大腦會啟動緊急逃生機制,精神緊繃,時刻準備逃避災難。有意思的是,當我們大聲責罵孩子時,往往會觸發(fā)孩子大腦的這種逃生機制。雖然家長在大聲教育孩子,但孩子滿腦子想的都是:“別罵了,別罵了!什么時候結(jié)束?”孩子立馬表現(xiàn)得很老實,回答:“不這樣了!”其實,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,只知道家長狂風暴雨般的責罵終于結(jié)束了,可以松一口氣了。越是冗長、繁瑣的指令,越?jīng)]有執(zhí)行力。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,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,我們的要求難道不是嘮嘮叨叨的嗎?同樣是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,一種要求方式是:我跟你說過幾遍了,自己的書別亂扔!另一種要求方式是:一會吃飯了,給你5分鐘收拾書包,我看著你做~我們在大聲斥責孩子的過程中,情緒會變得非常激動,于是常常借著孩子這次的錯誤長篇大論,甚至把孩子之前的舊賬翻出來。同樣是批評孩子沒做完作業(yè)就看電視,一種方式是:另一種方式是:5分鐘后,我要看到你坐到書桌前寫作業(yè)!要不然這一周都沒法看電視了。“自己說,錯在哪里了?......不對,重新想,到底錯哪了?”
家長們的想法是好的,企圖引導孩子自己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。
可問題是,大多數(shù)孩子由于生活經(jīng)驗有限,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錯了!
孩子眼中一件無所謂的事,竟惹得家長那么生氣,孩子也很蒙圈!
所以,最好的辦法,就是語氣堅定地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選擇。
比如還是不做作業(yè)就看電視這件事,不妨跟孩子說:
作業(yè)不做完就看電視,是不對的,現(xiàn)在給你兩個選擇,一是5分鐘后坐到書桌前好好寫作業(yè),以后每天還能看一小時電視;
二是今天隨便看電視,但是接下來一周都不準碰電視了。
自己選!
4. 最關(guān)鍵的:父母要學會平復情緒、放下身段
當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時,恰恰暴露出了我們自身的缺點:
一是對孩子犯的錯,拿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,只能仗著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認錯誤;二是我們情緒控制能力很差,一個孩子就能把我們?nèi)堑么蟀l(fā)雷霆。
情緒是一種由內(nèi)而外的影響力,具有極強的感染性,父母常常大發(fā)其火的話,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,既對父母充滿抵觸、逆反,對同齡人也不太友好。
所以說,父母的情緒穩(wěn)定,對孩子非常重要。
另外,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緒的狀態(tài)下,才有耐心去傾聽孩子犯錯后的解釋,才能有足夠的理智去開導孩子。
不管我們愿不愿意,養(yǎng)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,越急越?jīng)]有效果。
很多時候,我們自己放輕松了,態(tài)度簡單堅決點,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