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(guī)矩來,稍稍寬松一些,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,但這并不意味著假期沒有規(guī)矩,而是要有“假期的規(guī)矩”。
比如睡懶覺這件事,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,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,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。

跟睡懶覺的問題一樣,當然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,這也是生活樂趣,但最好能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,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么東西、吃多少,別人給零食時怎么處理,等等。

周末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,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,連逛街也算是一項“運動”。
父母要上班的時候,也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去玩,還可以鼓勵他跟小區(qū)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,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,自有他們的樂趣,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。

看電視太多會影響視力、智力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講講,相比簡單粗暴的“我不許你看電視”而言,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。
當然這些話可能孩子聽得都膩了,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“談判”,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能夠比較認可的方案,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,他就會有意愿去遵守。

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,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穩(wěn)主意,然后盡量和其他看護人溝通,保持一致性。
不妨趁著一起吃飯或飯后活動的時間,開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,把孩子日常的表現(xiàn)說一說,大家評議評議,不帶批評色彩,只是把事情都拿出來讓大家知道,讓一切都變得公開、透明。
當然,著重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,也是很重要的。

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議好大家都能認可的日程表,可以規(guī)定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學習的時間,或者規(guī)定每天要完成多少學習任務,但具體安排在什么時候可以相對靈活一些。
來源:中國教育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