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家長在照顧寶寶時都會發(fā)現(xiàn)這種現(xiàn)象,寶寶的口水會不自覺的流出來,并且弄得到處都是。
有一些寶媽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再也正常不過的狀況了,也會認為寶寶流口水的樣子好萌好可愛。
孩子流口水一般都在四個月以后。
一旦進入 4~6 個月的出牙期,寶寶口水分泌的閥門就會打開,雖然大多數(shù)的原因都是由于小寶寶開始長乳牙了。
可事實上,口腔內(nèi)的任何刺激,都會造成寶寶的口水飛流不止。
一般來說,一歲以內(nèi)寶寶流口水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(xiàn)象。
1、吃了含淀粉的輔食 發(fā)育較快的寶寶,有些在滿 4 個月后,媽媽就開始給寶寶添加一些含淀粉的輔食,輔食中的淀粉可以刺激口水中淀粉酶的分泌,從而引起口水增多。 2、吸吮手指 寶寶吸吮手指,口腔受到手指刺激后可以增加口水的分泌。 同時,寶寶的口腔淺且小,吞咽功能尚未發(fā)育完全,導(dǎo)致寶寶難以把多分泌出來的口水給吞咽下去,口水就會“水漫金山”。 3、長牙 長牙可以刺激唾液腺的分泌,引起口水增多。 4、吞咽功能不完善 寶寶尚未發(fā)育成熟,吞咽功能不完善,口水一旦在口腔積聚,寶寶來不及吞咽,就可能流出來。 1、當寶寶伴有口角長水泡 可能是口腔潰瘍或口腔炎,唾液中的消化酶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,常流口水的孩子,由于唾液經(jīng)常浸泡下巴等部位,會引起局部皮膚發(fā)紅,甚至糜爛、脫皮。 媽媽應(yīng)該這樣做: 選擇質(zhì)地柔軟、吸水強的棉布手帕。寶寶皮膚嬌嫩,要用“沾”的方式及時擦拭。 用過的小毛巾要經(jīng)常洗燙,并在陽光下晾曬殺菌。 當寶寶因為疼拒絕吃飯或者出現(xiàn)吞咽困難時,父母需準備喂寶寶比較軟爛的流食。 2、寶寶伴有發(fā)燒、流鼻涕 可能是咽喉炎或者扁桃體炎。 扁桃體炎往往會伴隨著咽喉部的紅腫不適,從而導(dǎo)致寶寶吞咽困難。 媽媽應(yīng)該這樣做: 讓寶寶多喝水,必要時上醫(yī)院檢查 3、當寶寶伴有口角潰瘍 可能是水痘或者手足口病。 媽媽應(yīng)該這樣做: 隨時保持口腔周圍的干爽清潔,特別是用餐過后。 嬰兒皮膚嬌嫩,建議選擇不含酒精的濕紙巾、或柔軟又吸水的紗布巾擦拭口水,長期留在皮膚上將可能形成濕疹或者加重口腔潰瘍病情。 4、寶寶流口水伴有行為異常 當寶寶流口水的同時還伴有行為異常,如昏迷等,父母需格外注意,及時就醫(yī)。 5、寶寶流口水伴有口水疹 當寶寶嘴巴兩邊紅紅的,有時候皮膚很干燥脫皮,有時候又有很多小水泡似的,就要當心是口水疹。 媽媽應(yīng)該這樣做: 還有在孩子睡覺期間可以將寶寶的保濕霜涂抹在嘴邊。 這樣不僅利于破損的皮膚恢復(fù)正常,同時也利于局部皮膚與唾液的隔離。 1. 選擇柔軟的純棉或紗布手帕 寶寶流口水或者是吐泡泡,不要使用過于粗糙的手帕或者是紙巾來給寶寶擦口水,這樣很容易損傷皮膚,可以用比較柔軟的手帕來擦口水,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和保持口周的干爽和干燥。 2. 修剪小指甲,避免自己抓傷 嬰兒的指甲非常薄,對皮膚“極具破壞性”,容易出現(xiàn)自殘式皮膚破損。買個嬰兒指甲刀,可隨時給嬰兒剪指甲。一定要注意不要剪破指甲周圍的皮膚! 3. 避免過力親吻和揉捏寶寶臉蛋 老人常說,小寶寶的臉蛋不能捏,捏多了會流口水,其實這樣的俗語是有一定道理。 因為寶寶的臉部皮膚薄嫩,口腔內(nèi)腮腺組織發(fā)育不完善、脆弱、易受傷害。 經(jīng)常觸碰小寶寶臉頰的唾液腺,會對唾液腺造成反復(fù)刺激,從而引起口水分泌增多。所以希望成年人盡量避免過力親吻和揉捏寶寶臉蛋。 4. 訓練寶寶的吞咽能力 寶寶在食用輔食期間,爸媽就要訓練寶寶吸吮吞咽的能力。 到寶寶長牙后,盡量少給寶寶吃流質(zhì)食物及特別軟爛的食物,通過選擇相對較硬的食物來培養(yǎng)寶寶的咀嚼能力。
流口水幾乎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一個經(jīng)歷,媽媽們只要根據(jù)寶寶的實際情況,選擇更適合寶寶的護理方法,一定能夠輕松解決寶寶流口水的困擾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