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,国产无人区码卡二卡三卡免费,A∨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,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

育兒攻略

11歲男孩3個月吃胖36斤,背后的真相讓人落淚

2019-09-19 11:20:12

       3個月,增重36斤。每天中午必須要吃一碗紅燒肉、兩碗米飯、兩盒牛奶、半盆蔬菜……一天要吃五頓飯。吃這么多,就算撐得難受,也要堅持把飯吃完……他說,“我要吃到100斤,才能救爸爸啊?!?/span>這個想盡辦法拼命增肥的孩子,叫路子寬,才剛11歲。

爸爸在7年前被查出白血病,一直堅持各種藥物治療。去年,健康狀況惡化,藥物已經(jīng)不起作用了。要想徹底治愈,唯一的辦法就是移植造血干細胞。而大兒子路子寬,經(jīng)配型后被認為是家中唯一合適的骨髓捐獻者。捐獻骨髓者要求體重最少達到90斤,于是孩子拼命吃飯,努力增肥。父親原本想要放棄治療,但孩子態(tài)度遠比父親堅決,他說:“不就是抽點血嗎?我不怕,我們家不能沒有爸爸?!?/span>為人父母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我們對孩子的愛,是有條件的。而孩子對父母的愛,卻是不假思索的本能。很多時候,我們習慣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,低估了孩子對父母的愛。

   聽過另一個男孩1個月減肥36斤的故事。

男孩家里比較窮,常常要推遲兩個小時吃晚飯。因為媽媽下班后,還要去撿破爛,以貼補家用。13歲時,他有一次無意間看到媽媽在外面受人冷眼,回家后就主動提出:“媽,我跟你一起去撿垃圾。”于是,他的業(yè)余時間,除了去少年宮學跳舞,就是和媽媽一起撿垃圾。

為了不讓媽媽受委屈,為了多撿一個瓶子,哪怕經(jīng)常被人呵斥為叫花子,他也始終默默忍耐。他發(fā)誓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好日子。

要過上好日子,就得考大學。為了考上中央戲劇學院,他一個月減肥36斤,在同一批700多個考生中脫穎而出,成為唯一被錄取的學生,這個13歲開始撿破爛的男生,后來拍了很多經(jīng)典的電視劇。他就是孫紅雷。我們常常說,自從有了孩子,父母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動力。

但其實,孩子也是一樣。自從開始懂事,他們就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,有了成長和改變的動力。

   有很多父母,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,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更好,才藝更多,表達能力更出眾;還要聽話懂事,要尊敬父母,甚至對父母言聽計從。孩子卻沒有私心,他們只會無條件地愛父母。不管父母是美是丑,是貧窮還是富有,健康或疾病,溫和或暴戾,孩子都愛得毫無保留,并且不會對父母提出什么要求。

   一位知乎網(wǎng)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:朋友家的寶貝今年2歲,能說一些簡單的話,但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。我去她家做客的時候,他想穿鞋出去玩,就央求媽媽說:穿鞋子。當時他媽媽在聊天,爸爸在一面吃飯一面刷手機。他說了穿鞋子之后沒人理,就一遍接著一遍地重復,發(fā)現(xiàn)依然沒人理他,他就自己跑去鞋柜,把鞋子拿到爸爸面前說:穿鞋子。這次,是他說的第15遍。爸爸終于聽見了。爸爸幫他穿好了鞋子,他就興高采烈地去玩了,沒有一點不快。然而我們在做父母的時候,如果一件事對孩子說了兩三遍他還沒聽,可能早就已經(jīng)發(fā)火了。

   孩子對父母的包容和耐心,要比父母強大得多。父母常會因為一時心情不好,就對孩子大發(fā)脾氣,但孩子在委屈得哭過后,依然會跑來牽我們的手。在父母的世界里,孩子雖然重要,卻有著一身毛病。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,坐標中心非常堅定,那就是他的父母。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:和小孩在一起,可以拯救你的靈魂。很多時候不是父母教孩子,反而是我們,要向孩子學習怎樣去愛。孩子的感情是純粹的,為人父母都能有所體會:無論你怎樣訓斥孩子,怎樣不耐煩,孩子從來不會記恨,對父母的愛也一分一毫都不會減少。

   前不久,在蘭州市的一輛公交車上,一位媽媽因為太累,上車就睡著了。坐在她旁邊的兒子,看起來也就七八歲左右。小男孩擔心媽媽低著頭容易磕著碰著,就默默地伸出自己的小胳膊撐著欄桿,讓媽媽的下巴靠在自己的手臂上,這樣睡起來可以舒服一點。目擊全程的乘客表示,小男孩悄悄地撐了一路,一直保持這個姿勢將近20分鐘。

永遠不要低估孩子對你的愛,他們比我們想象中愛我們多得多。媽媽是西安一個地鐵站的值班站長,早8點到晚20點都得堅守在崗位上。3歲的兒子,因為太想媽媽,就頂著烈日跑到地鐵站,只為了看媽媽一眼。見到媽媽的那一刻,孩子就懂事地說了一句話:媽媽,我不打擾你工作,親親我就走。2歲的女兒告訴她,媽媽,你不用陪我玩,只要我能看見你就行了。

對父母而言,有工作,有朋友,有各種應酬。而對孩子來說,世界很小,小到只有爸爸和媽媽。有網(wǎng)友在車站,拍下這樣一張照片:一個背著書包的小男孩蹲在地上,專心致志地為媽媽系上松開的鞋帶。雖然媽媽手上提滿了東西,但疲憊的臉上,卻滿是幸福的模樣。

孩子或許不懂得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出什么是愛,他們的行為,已經(jīng)代表了一切。我們越長大,就變得愈功利,愈苛刻,愈發(fā)得不純粹。在我們眼里,孩子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,總是不能讓我們百分之百的滿意。只要不符合我們的要求,我們就會生氣,就會批評孩子,而忘記了愛的初心,是純粹,是沒有目的。孩子能體諒你的辛苦、懂你的不易、不苛責你的脾氣、不在意你偶爾態(tài)度惡劣,還會心懷感恩你為他所做的一切。孩子們總能無限地寬容成人世界,從未要求我們變得完美。

為什么我們卻總是對孩子過多苛責?為什么我們不能像孩子那樣,愛得純粹?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:“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,小心翼翼地保護兒童的心靈?!?/span>

   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,教育孩子的本質(zhì),其實就是父母的修行。